很榮幸地這次能擔任烏托邦吉他大賽的評審,相信每位參賽者都是十分地用心練習才能入圍到決賽。擔任評審是十分重大的任務,我們必須在12位各路好手之中挑出前三名,老實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我們秉持著不能辜負各位參賽者的努力,以這樣的心情來評選。經過一個下午,24首歌漫長的征戰,其實我也跟各位參賽者、其他的評審們以及主辦單位學習到了許多。以下已我在決賽所觀察到的情況跟大家分享:
首先,從硬體方面來看,大部份的參賽者都是使用蠻高檔的琴與器材。但是在評審席那邊聽到的音量通常都偏小聲,或是聲音悶著在台上並沒有出來。由於木吉他平常不需要接音箱就能發出聲音,所以平常在練習的時候最好能接上音箱或是PA,聽聽看放大出來之後會是什麼樣的聲音。也能藉由這樣的練習熟悉手上的器材以及熟悉「調Tone」是怎麼一回事。
第二,從技巧方面來看,其實能夠入圍決賽的在手指技巧方面都沒有什麼大問題。所以這邊提一下關於選歌,這也是一種參賽技巧。個人認為不要選太過於炫技的歌曲,除非是能練到在幾乎零失誤的裝態下可以非常平順且富有音樂性。比方說,在演奏曲內常常有許多敲擊的技巧,這類的技巧通常是在模仿鼓組的聲音,如果敲得聲音不像(很有可能是器材影響)或是根本沒在拍子上,這樣為了炫技但失去了音樂性是十分嚴重的事情。
另外,彈奏Fingerstyle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關於拍子。除了在練習的時候要對準節拍器之外(這是最基本的),另外更要知道什麼是Groove(律動)與Timing(時間感)。這兩個名詞可能在木吉他演奏的領域可能有點陌生,簡單地來說,就是要掌握音樂本身的律動與前進的感覺。比方說,彈奏Jazz類型的曲目,Swing feel是歌曲的味道來源,就算指法彈對而歌曲不Swing是非常可惜的;而彈奏比較Funk的曲目時,16分音符的呼吸以及切分感就變得十分重要,最好是可以聽起來讓人想跳舞與扭動。彈奏者常常會因為歌曲段落以及技巧的轉換,使得歌曲的律動中斷,這樣聽起來歌曲就不夠爽了。所以,不仿練習的時候也能順便錄音,並且仔細聆聽彈奏的內容。
然而,最後結果可能幾家歡樂幾家愁,成績的好壞只是一時的。如果只有較勁而不交流,則是失去了活動最重要的意義。透過聆聽別人的彈奏、甚至是一起Jam、一起聊天討論,都可以進一步認識自己,亦可增廣視野。不論是對樂曲詮釋的概念、彈奏的技巧、器材的使用,都可以透過團體交流而學習到更多,比獨自奮鬥更有效率。當自已離開了校園,沒有了社團的舞台,如果沒有身邊這群朋友互相砥礪,這條路一定會更艱辛。小弟參與了兩年的烏托邦大賽,最大的收獲是從過程認識了許多同好以及戰友。感謝董運昌老師年年舉辦這樣的活動,讓台灣Fingerstyle整體的彈奏風氣與水準真的一年比一年精彩!
第二,從技巧方面來看,其實能夠入圍決賽的在手指技巧方面都沒有什麼大問題。所以這邊提一下關於選歌,這也是一種參賽技巧。個人認為不要選太過於炫技的歌曲,除非是能練到在幾乎零失誤的裝態下可以非常平順且富有音樂性。比方說,在演奏曲內常常有許多敲擊的技巧,這類的技巧通常是在模仿鼓組的聲音,如果敲得聲音不像(很有可能是器材影響)或是根本沒在拍子上,這樣為了炫技但失去了音樂性是十分嚴重的事情。
另外,彈奏Fingerstyle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關於拍子。除了在練習的時候要對準節拍器之外(這是最基本的),另外更要知道什麼是Groove(律動)與Timing(時間感)。這兩個名詞可能在木吉他演奏的領域可能有點陌生,簡單地來說,就是要掌握音樂本身的律動與前進的感覺。比方說,彈奏Jazz類型的曲目,Swing feel是歌曲的味道來源,就算指法彈對而歌曲不Swing是非常可惜的;而彈奏比較Funk的曲目時,16分音符的呼吸以及切分感就變得十分重要,最好是可以聽起來讓人想跳舞與扭動。彈奏者常常會因為歌曲段落以及技巧的轉換,使得歌曲的律動中斷,這樣聽起來歌曲就不夠爽了。所以,不仿練習的時候也能順便錄音,並且仔細聆聽彈奏的內容。
然而,最後結果可能幾家歡樂幾家愁,成績的好壞只是一時的。如果只有較勁而不交流,則是失去了活動最重要的意義。透過聆聽別人的彈奏、甚至是一起Jam、一起聊天討論,都可以進一步認識自己,亦可增廣視野。不論是對樂曲詮釋的概念、彈奏的技巧、器材的使用,都可以透過團體交流而學習到更多,比獨自奮鬥更有效率。當自已離開了校園,沒有了社團的舞台,如果沒有身邊這群朋友互相砥礪,這條路一定會更艱辛。小弟參與了兩年的烏托邦大賽,最大的收獲是從過程認識了許多同好以及戰友。感謝董運昌老師年年舉辦這樣的活動,讓台灣Fingerstyle整體的彈奏風氣與水準真的一年比一年精彩!
2013.12.20 雲平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